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商场折扣
群组
Group
家园
Space
排行榜
Ranklist
搜索
搜索
热搜:
王大治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上海打折论坛
»
论坛
›
购物打折
›
社会热点
›
芮成钢做客厦门工体 谈微博让信息"碎片化"
返回列表
查看:
85
|
回复:
0
芮成钢做客厦门工体 谈微博让信息"碎片化"
[复制链接]
方念姨
方念姨
当前离线
积分
15948
发表于 2012-7-22 21: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东南网-海峡导报7月21日讯(记者 崔晓旭/文 吴晓平/图 实习生 何佳瑜)他曾因“故宫会所”和“提问奥巴马”事件而一度成为风口浪尖人物;
他曾被美国耶鲁大学校长亲自提名,成为耶鲁史上最年轻的“耶鲁世界学者”;
他曾与上百位国际政商学界领袖人物对话,坐而论道;
这是一个35岁媒体人少有的经历,他就是央视着名主持人
芮成钢
。
昨天,芮成钢做客厦门市工人体育馆综合馆与读者进行面对面交流,格子衬衫、牛仔裤,很休闲、很随性。
第一次来厦门,来厦前那晚只睡了两个小时,连头发也没来得及理……敢说敢讲的芮成钢在厦受欢迎程度,2个小时的演讲,掌声不断,似乎超出他的想象。
一位读者直言,吸引他们的不仅仅是书,还有芮成钢本身的独特魅力。
谈
微博
很多人被它绑架了
芮成钢,微博控。
来厦门前一天中午(7月19日),他发微博说:“又是周末,明天我会带着新书《
虚实之间
》去厦门。20日(本周五)19:00,在厦门市工人体育馆综合馆,和大家交流观点;21日(周六)15:30,在外图厦门书城和读者朋友们见面。第一次去厦门,很向往,明天见。”
晚上,他又
发微
博说:“听说很多朋友没有拿到明晚活动的票。明晚厦门的交流活动结束后,我会在厦门市图书馆(和综合馆在一个大院)和朋友们见面问候,大家如果需要签名,书或笔记本或小卡片等都可以。”
他说,网络时代里,微博已成为他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部分。他每天发微博汇报自己行程的事,让那些关心他的人和一路走来的好朋友们知道他明天在做什么。
但对于微博这样的“私媒体”,芮成钢也有担忧,“大多数人都被微博那140个字给绑架了,信息变得
碎片化
。大家都在求粉丝,在微博的世界里,定义成功就是粉丝的多少,这就鼓励人制造耸人听闻的消息,越耸人听闻、刺激、血腥越好”。
谈价值观 国人价值观太单一
“价值观单一”是当下中国人的通病,这是芮成钢对国人价值观的评价,对物质不切实际的追求,对一夜暴富的渴望,对金钱的颂扬,使得所有人为了一种价值观而活。
“在当下中国人的评价体系中,所谓的成功人士就是要有钱,没有钱就是不成功人士,这是非常落后的价值观。”芮成钢并不简单抱怨人们“素质低”或“没理想”,而是深入反思,为什么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每个阶层的人,都没有足够的安全感?
芮成钢说,在中国,所有的东西都被货币化了,都要用钱来衡量。“我觉得,这是一种悲哀。我们也在被消费,并且离自己的内心越来越遥远。”
芮成钢心里有这样一个想法,经常给自己打一个电话,在夜深人静时,出去走走,和自己对话一次,重新寻找一下自己。
谈奢侈品 全民追捧太不理性
芮成钢曾在微博中发一连串关于
奢侈品消费
的调查及言论,言论犀利,质疑国人的奢侈品炫耀消费观。
“我对奢侈品本身并不排斥,我排斥的是全社会、全民追捧奢侈品。他们不考虑自己的收入程度,盲目去追捧奢侈品,这是不应该的,这叫‘非理性消费’。”芮成钢说。
有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数字是十分巨大的,光是海外消费就有500亿美元——— 这还是不完全统计。而且,奢侈品大部分在国外消费,买的都是外国的品牌。
芮成钢认为,其实,对奢侈品的追求,与自信有关。
“我们的自信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你用奢侈品,我没用,那我怎么自信?同一个场合,一桌子人戴的都是瑞士名表,就你一个人戴的是1000块钱的表,怎么自信?我们的自信是来自物质等拥有财富的比较。”芮成钢说。
谈经济
财富效应
一去不返
中国的经济发展,关系到每个人的就业和投资。
芮成钢做了10多年的财经记者,在他看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缺点就会暴露出来。
“这就好像潮水来的时候,涨潮时,看不到海里的人在游泳。退潮时,却发现很多人在裸泳。”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习惯了明天要比今天好,习惯了经济爆炸式增长。”芮成钢说,小学的时候,听了太多的财富故事,知道财富和钱能给一个人话语权,这让人们对财富充满了憧憬。
芮成钢举了一个例子——— “在10年前投资买房子的人,我想他这辈子恐怕都不用工作了;而那个时候,我们还在上学,这样的财富效应不会再有了。还有就是那个全民炒股的时代,也渐渐远离我们了。”
芮成钢说,所以我们这一代人,错过了很多财富传奇,我们只能踏踏实实去努力工作。
谈出国 了解中国后再出国
很多人关心
出国留学
的话题,芮成钢建议,送孩子出国,别太早。
受教育体制和传统观念影响,中国的学生寒窗十余载,对自己身处的社会知之甚少。毕业后凭着很高的GRE、托福、雅思成绩申请一所国外的大学,然后继续埋头苦读,对国外的事同样弄不明白。
“这样的人,回到中国,乡亲们会把他当成‘海归’;留在国外,外国人又把他当中国人。这样感觉有点里外不是人。”芮成钢说。
他以自己为例——— 芮成钢出国学习时已经大学毕业6年。这6年中,他对自己的国家、人民、社会、历史、文化都有了一定的理解。
“耶鲁为我投入了20万美元,有二层小楼,有自己的图书馆,在他们眼中,我这个中国记者,可以给耶鲁的学生讲中国的故事。”芮成钢说,出国留学最好是在你把中国的事情整明白之后,再出去。在西方人眼中,你对中国的情况越了解,就越有价值。
他建议,如果是一个在中国出生长大的孩子,最好等到大学毕业工作几年之后,再去国外深造,这样可以有80%中国文化的底蕴和基础,外加20%的国际化背景,这样的人才最有竞争力。
本广告位招租,全站贴子下方显示。文字500元/月,可用图片800/每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你知道吗?我最讨厌要回复才能看的贴,可是又忍不住好奇去回复!你还讨厌什么呢?
Copyright © 2008-2021
上海打折论坛
(http://www.buab.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告购买及招商联系:13248016875 18051899690 QQ:332131857 3974115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
博思互联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