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网友一条眼保健操“无用论”微博使得眼保健操话题再度成为关注焦点,该微博称“眼保健操残害中国青少年49年了,按摩毫无作用的穴位,49年来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升至世界第二,达3.6亿人,做眼保健操无法改善视力,许多学生用脏手按摩导致红眼病、眼部感染等。”专家则表示,网友的说法是用常识代替了科学,过于绝对。(7月17日《扬子晚报》)
现在青少年的近视率非常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如果没有眼保健操,青少年的视力就会变好吗?显然不是。既然如此,说眼保健操“残害”中国青少年显然是不客观的。
至于用脏手按摩眼睛可能导致红眼病、眼部感染等,这属于卫生习惯问题,与眼保健操是否有效无关。没有人规定眼保健操必须用脏手做,在做眼保健操之前,完全可以通过洗手来避免这一弊端。
影响眼睛近视的因素,最主要的有两个,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主任褚仁远教授所率领的研究组发现,遗传在近视眼的形成中大约起了60%的作用,还有40%取决于环境因素的影响。调查显示,亚洲人患近视眼率为40%~80%,比西方人高两三倍。
而现在影响青少年视力的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使得孩子们学习时间变长、学习压力变大,以及电视和电脑的大量普及造成的用眼过度。年纪稍大一点的人都知道,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读书的学生,学习压力要比现在的孩子们小得多,与此相对应,近视眼率也明显要低很多。
谁都知道,即便是水能救火,如果一车干柴点着了,把一杯水倒在上面也无济于事。在每天十几小时的学习、娱乐,持续不断高强度用眼的情况下,就算眼保健操管用,课间做五分钟也无异于杯水车薪。因为近视眼率增加就归咎于眼保健操,显然过于主观和片面。科学要用数据说话,眼保健操是否有效,应该通过大规模的对比实验来验证,谁也不能根据主观经验妄下结论。
孩子们的鼻梁上纷纷架上一副小眼镜,这样的现状让我们担忧,也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但问题的焦点,显然不应该是在眼保健操上面。想要救柴车上的火,首先要把未燃烧的干柴移开,而不是让火越烧越旺再去埋怨救火的法子无效。降低青少年的近视率,最主要的还是给孩子创造合理用眼的外部环境,不要让他们长时间把眼睛盯在课本和屏幕上。
刘昌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