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从摆谱到摆“菜谱” ■ 贺骏
你知道萝卜不同部位的不同吃法吗?或许中石化官方网站上最新提供的菜谱可以帮助你。
日前,中石化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篇文章,标题为《弘扬优良传统维护国企形象》的报道。文章对中石化厉行节约的传统进行了自我表扬,其中就有中石化食堂如何节约的自我表扬,如“萝卜也会分部位进行红烧或凉拌”。
中石化在官方网站上摆出自家食堂的“菜谱”来,是否有些“跨界”了。其实不然,中石化“摆菜谱”并非无厘头,因为就在不久前,中石化广东分公司总经理鲁广余的“天价茅台”事件被曝光,当事人被降职。尽管事件处理算告一段落,但对中石化的整体形象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怎么办呢?
中石化广东分公司老总狂喝茅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摆谱,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如此“摆谱”的恶劣影响呢?找一个不喝茅台的其它地区分公司或总公司老总来树立典型吗?恐怕这比让CPI下降还困难。既然酒单怎么摆都是事,那就不妨摆摆菜谱吧。领导的菜谱还不能摆,就摆摆员工食堂的菜谱吧。看看中石化食堂是如何“不奢靡”的。
萝卜的几种吃法?
一根萝卜要根据不同部位的不同口味而做出多种吃法,这种事最直接的逻辑就是:厨师水平高,食客口味刁,基本属于“食不厌精”的范畴,与“厉行节约”还是有一段不小推导距离。
再来说“食不厌精”,在中国历史上,最食不厌精的当属皇帝,相信一根萝卜,在御膳房厨师们的手上,可以比中石化食堂的厨师们划分出更多的部位,做出更多的菜。当然,皇帝的食不厌精,会促使御膳房的厨师们精益求精。因此,御膳房的厨师到了民间,也是自然备受豪门富户的欢迎。
不过,厨艺高是需要成本的,御膳房的厨师们的待遇自然不会低,同理,中石化食堂的厨师们待遇也不会低。不知中石化是否能够公布一下这些厨艺高手们的收入?有理由相信,中石化为了萝卜的多种做法而支付给厨师的成本,不论拐多少弯,最后都要体现在加油站上。不过,还是应该庆幸的是,中石化的厨师们只能把萝卜分出几个部位,要是能分出几十个部位,还不知加油站的油价会涨到何种地步。
中石化是大名鼎鼎,茅台酒是鼎鼎大名,茅台+中石化,一个白酒,一个黑油,这样的白+黑,的确是“强强”联手。这个强,是强大的强,也是强盗的强。只见那中石化的老总从来不会在乎茅台的天价,想那茅台的老总也不会半夜排队去加油。只可惜了那可怜的萝卜,好端端的突然被放到了两强中间,凭空遭到如此多的非难。
幸福感来自比较对象
中石化的老总“酒不厌精”,中石化的员工“食不厌精”,这些细节足可见中石化之精,因此,目前没把汽油也多划出几个号来卖,其实已经很对得起消费者了。
再退一步,中石化的这些“精”,其实也并非全部来自有车族的头上。因为,每年中石化都还要从国家那里领取巨额的补贴,这些补贴可是全体纳税人的钱,不仅包括有车族,更包括大量的无车族,因此,作为有车族而言,还应该感谢中石化有能力从国家手里要到钱,通过中石化的转移支付,有车族还或多或少沾了无车族的便宜呢。
如果老跟国际油价相比,老跟中石化的茅台和萝卜相比,人们将很难拥有幸福感。但是,如果与吃了三聚氰胺的奶、吃了瘦肉精、牛肉膏的人,以及白菜没人要烂在地里的山东菜农相比,还是相当值得庆幸的。
是到下定决心,不再盯着中石化的时候了。你说与不说,中石化,还在那里。那么多的幸福感可以比出来,何必非要自己找不痛快呢?(来源:证券日报)
中石化“萝卜公关”红烧还是凉拌
一根萝卜的某个部位,该红烧还是凉拌?这是个问题;葱白和葱绿如何分开使用?这是个问题;吃饭时该把餐厅的灯全部打开还是实行局部照明,这也是个问题。然而,如此哈姆雷特式的问题,对于中石化这样“以节约为优良传统”的公司而言,都不是问题。
“我们在备餐的时候,食堂的灯不会全部打开,够用就行。在合理使用食品原料方面,我们也尽量做到物尽其用,例如大葱的葱白和葱叶会分开使用,萝卜也会分部位进行红烧或凉拌。”(4月27日《山东商报》)
这是一篇登于《中国石化报》头版的名为《弘扬优良传统 维护国企形象》的稿件。作为中石化内部报刊,刊登这样的官样文章本来无可厚非——公众理解中石化在高档酒事件后急于开展形象修复的心情,也承认他们展开危机公关的必要性。只是,将一根萝卜的各个部位适宜于红烧还是凉拌研究到如此精湛之地步,究竟是用来说明中石化“厨才济济”,还是在为之前的天价茅台酒精心烹制下酒菜?反正人们没有从中读出一丝“精细管理”的味道——除了一股萝卜味。
相比动辄上百万的高档酒,几根萝卜、几度电能说明什么问题?“萝卜公关”一方面说明中石化根本没有认识到“天价酒”事件的严重性,拿一些无关痛痒的细枝末节在跟公众“逗咳嗽”,而对根源深处的腐败奢华风气没有触及,对管理漏洞反思不彻底;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民众对垄断央企的监督再一次落空。中石化以一手漂亮的太极棍法,手起萝卜落,将“公众意志”打得满地找牙。
精细管理是什么?重要的在于如何提高效率,如何防止腐败,如何制止不当行为,如何完善管理漏洞。如果“节约水电费、吃萝卜务求材尽其用”这样的事情都算是精细化管理的话,那么,要么中石化的管理实在太“精细”了,以至于“明察秋毫,不见舆薪”,对天价茅台视而不见;要么中石化太低估了公众智商,认为这样就可以对公众有个交代,就可以算是“危机公关”了。
只是,危机公关不是这么玩的。这样的“公关”,只能带来更深层的“危机”。“天价酒”事件已经杀青,该罚款的罚了,该降职的降了。在这件事上,公众最希望中石化能彻底堵住管理漏洞,而不是看他们如何整治一根倒霉的萝卜。(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一只萝卜无法修复中石化信誉危机
连日来,公众对“天价酒”事件的处理结果质疑声不断:当事人鲁广余是违纪还是违法?鲁违规购买高档酒是为“自己用”,但高档酒为何又被卖出?用于“业务接待”消费掉的613瓶酒究竟接待了什么人?在很多问题没得到答案之前,中石化就草草了结事件,不仅严重损伤企业信誉,也让公众的误解进一步加深。
而具戏剧色彩的是,中石化近日却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信息称,公司一直厉行节约,精打细算,“我们在备餐的时候,食堂的灯不会全部打开,够用就行”;“大葱的葱白和葱叶会分开使用,萝卜也会分部位进行红烧或凉拌”……此言一出,立即引发质疑声一片。连地产大腕任志强和潘石屹都加入了讨论大军之中,调侃道,“萝卜的什么部位适合红烧?什么部位适合凉拌?这确是很重要问题。”(《新快报》4月27日)
不难看出,“天价酒”让中石化形象蒙尘,一段时间来,中石化也在通过自查自纠、加大正面宣传等方式尽力修复形象,但联想到此前的天价吊灯、豪华办公楼,以及高居不下的管理费用,中石化的负面形象,已非一日沉积,更何况在“天价酒”问题的追问还在媒体发酵之时,中石化的“萝卜论”不仅难承载修复形象重任,反而会沦为笑柄。
事实上,中石化的信誉问题某种程度上也是部分国企面临的难题。现在,关于国企的负面新闻屡见报端。让公众不满的是,一些国企的丰厚利润不仅来自行业垄断,而且这些利润的主要部分一没上缴财政,二没返还社会,而是被企业私分了。按照国际惯例,上市公司股东分红比例为税后可分配利润30%到40%之间,国有企业要远高于这个水平。而我国央企中上缴比例最高的资源性行业及垄断行业,也仅上缴税后利润的10%。
不仅如此,国企的腐败也一直刺痛公众神经。多起典型案件证明,“一把手”权力过大、重大决策独断专行、缺乏有效制度监督是导致国企腐败的重要原因。去年8月,湖北省通报国企人员违纪违法案件,5年来该省共查处案件1544件,挖出“蛀虫”1789条,并总结出当前国企腐败的主要特点:一是企业“一把手”违纪违法突出;二是涉案金额巨大,影响严重;三是拉帮结派,上下勾结,窝案、串案明显增多。
国企被视为“道德企业”,本应该成为企业经营的楷模与社会道德的典范。近年来,当部分央企恶炒地皮、争抢“地王”,依仗垄断地位与民争利的时候;当几家油企操控油价获取高额利润,让油价一路上涨还要大把索取国家补贴的时候;当个别国企高管挥霍无度,腐败事件按下葫芦瓢起来的时候,国企的道德血液在哪里?失信于民的伦理危机又何日得以修复?(来源:红网)
中石化“晒萝卜”不如晒开支
26日,中石化通报了有关天价酒事件的调查和处理结果。然而就在同一天,一篇刊发于中石化公司网站上的稿件再次引发了热议。文章称中石化处处透露着节约的理念,即便是餐饮食品原料方面也做到物尽其用,例如萝卜也会分部位进行红烧或凉拌。(4月27日《山东商报》)
中石化在“天价酒”事件之后推出的这篇正面报道,带有危机公关的意味,可惜,绝大多数网友并不买帐,反而把中石化此举讥讽为“晒萝卜”。其实客观地说,中石化上百万员工,像鲁广余这样的肯定是少数,有人生性节俭,把大葱的葱白葱叶分开用,萝卜分部位进行红烧或凉拌,以发挥其最大的利用价值,这也没啥好奇怪的。
问题的关键是,中石化之前屡屡爆出的“天价吊灯”“奢华装修”以及最近仍旧在沸沸扬扬的“天价酒”事件,已经伤了公众的心,现在想靠一根大葱、两个萝卜挽回信誉,重树形象,谈何容易啊?正如网友说的那样,即使我们相信基层员工在一根大葱、一根萝卜上都节省着用,但是也顶不住高层领导一顿饭喝一瓶价值上万块的洋酒啊。这一瓶酒,可以买多少萝卜和大葱啊?
对中石化来说,不管是公共形象还是社会信誉,都是毁掉容易树立起来难。最主要的是,你得真正具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过去的挥霍无度、穷凶极奢彻底划清界限,一点一滴地挽回影响,重树信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