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折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王大治
查看: 141|回复: 2

上海地铁官博神逻辑 竟让女乘客自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6 20: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月20日,上海地铁二运官方微博贴出一张照片,并配文字:穿着暴露的姑娘,请自重!引起网友的强烈不满。

【新闻】6月20日,上海地铁二运官方微博贴出一张照片,并配文字:穿着暴露的姑娘,请自重!引起网友的强烈不满:



上海地铁二运发微博,请女乘客自重
讨论】上海地铁神逻辑,遭遇性骚扰居然因为女性不够自重?
防狼打狼是地铁站方义务,有狼不打反而请乘客自重?
上海地铁这则看似“善意提醒”的微博,其实暗含了这样的逻辑:女乘客之所以受到性骚扰,是因为自己不检点、不自重,穿着暴露的缘故。一句“地铁狼多,打不胜打”暴露出地铁站方的安保义务没有到位,反而怪责女乘客不省心,这是什么神逻辑?
网友“刀刃姑娘”:支持,反省一下地铁公司安全营运的责任,追究一下侵犯者的法律责任。社会有必要提供一个不论妇女如何穿着(随心所欲不逾矩)都能安全出行放心出行。怎么到了妇女这里,连受害者都是有责任的了?和封建社会一样,女性若是在公共场合被强奸,还是女性自己淫贱了,还得自杀以谢奸犯?
上海地铁责怪女乘客,是变相为性骚扰开脱
上海地铁二运说:穿成这样,不被骚扰才怪。这句话暗含的逻辑是:因为女人穿得太少,所以才会被骚扰,因此遭遇性骚扰是女人自己的错。这一方面表现出对性骚扰行为发生原因的无知,另一方面也变相为性骚扰者开脱,把受害的女性污名化为“不自重”。
网友“中国孩子”:#被性骚扰不是因为你穿得少# 几年前的夏天,穿着宽大运动装和休闲鞋乘公交,短发,中性打扮。一个穿大裤衩和拖鞋中年男子故意往我身上贴靠,还借着刹车的时候用手臂把我“锁”在一个座位旁,推都推不开。当时没揭发他,因为我觉得耻辱。要是再遇着色狼我决不会再这么软弱。
网友“Luna呀”:#被性骚扰不是因为你穿得少# 在北京地铁一号线上遇到性骚扰,大冬天的,我打扮的还很中性。揭穿他后,此男下车后还推搡我至差点摔倒。所以,遇到性骚扰请大声指出来甚至录音录像留住证据!我看这些狼选骚扰对象,很可能是看上去不敢声张忍气吞声的。
网友“罗赛迩”:今天散步时就被一辆后来的小车司机恶意尾随并吹着口哨逼进了路边的角落,我穿着不贴身也不透明的白衬衫和休闲裤,而对方更是连我的脸也没见过——性骚扰现象是该去责怪女性竟敢拥有女性身体么?恐怕是要在这些缺乏文明人该有的善意、尊重等素质的男性身上找原因。
网友“罗赛迩”:“被性侵的女人是自己有问题”论调极其可怕,完全弄错了该去教育的人群。身边很多朋友作为女孩子从小就被灌输着性羞耻观点,小心翼翼却仍不免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被骚扰,很多人小学时就有遇到色狼的经历,包括我(穿着夹克长裤头发乱蓬蓬更没有胸部的怕得要死的小丫头)——请问我们到底错在何处?
穿成什么样是女人的自由:“我的短裙不是性邀请”!
网友“时光机回来了”:“我的短裙不是邀请”,男人一厢情愿地坚持认为那就是邀请,是挑逗,甚至是同意被侵犯——可谁会真的同意自己被侵犯呢?性自主并不表示我们允许自己遭受暴力……享受性并不等于招徕性侵犯。甚至,穿少点儿可能只是为了凉快、舒服、自在,压根和性无关。要求上海地铁二运道歉,并且删帖!
网友“杨晨0915”:穿得暴露不暴露是个人自我选择的问题,没有任何人可以以此为借口对他人进行性骚扰。因为人家穿着暴露并不意味着就是有什么性的意味,有可能只是出于美观和凉快的需要。即便有性的意味,但也不不能作为性骚扰的借口。也就是说,我可以“骚”,但你不能“扰”!
虽然遭网友“炮轰”,但上海地铁目前既没有删帖,也没有做出道歉。由于上海地铁官方微博关闭了评论,于是有网友通过向他们写信、打电话的方式,向站方解释:女人穿着暴露不是性骚扰的诱因,帮助他们改正、学习。但也有网友认为:在公众场合,个人需要让渡一部分自由。
“荡妇”游行:新女权时代宣言
事实上,2011年4月,一名叫迈克·圣圭内蒂的加拿大警察出席多伦多一个强奸问题研讨会,他的一句“女人若不想成为受害人,就不应该穿得像荡妇一样”,令一群法律系女生火冒三丈,不仅当场表达了自己强烈不满,更在社交网和微博上号召“荡妇游行”。这句话更引发世界多国女性怒吼,并先后加入声势浩大的“荡妇游行”。
这一活动最先于2011年4月3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发起,随后美国、欧洲到澳洲,再到韩国,多个大城市都有女性加入“荡妇游行”,抗议社会将性罪行归咎于受害者。查看时评作者吕频([url=]微博[/url])的文章:《“荡妇”游行:以欢乐反抗污名》
本广告位招租,全站贴子下方显示。文字500元/月,可用图片800/每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6 20: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延伸阅读】

穿多穿少并非性骚的诱因。但犯罪分子的确是“势利眼”,他们专挑“软柿子”捏。乔治亚州立大学的心理和犯罪学家托帕利教授说,犯罪分子更喜欢攻击那些看上去比较弱的对象。他们会观察到人们不经意之间发出的信号,从而判断哪些人更容易得手。

那么,如何在保有自己穿衣扮靓自由的同时,自然散发出女性自信的气质吓退“咸猪手”?请看“女人看世界”技术贴:《如何科学抵制强奸?长得“安全”还不够》

【回顾】

今年5月9日,网上曝光一段视频:一名老外在北京宣武门崇光百货附近意图侵犯一名中国女子,遭路人暴打。这种性骚扰并非女子穿着暴露,而是男性自身行为出了问题!

网易女人频道 | 查看图集|

(1/6)
转发到微博
网友拍图称,该外籍男子先后对5名女子骚扰。
本广告位招租,全站贴子下方显示。文字500元/月,可用图片800/每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6 20: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6月20日,上海地铁二运官方微博贴出一张照片,并配文字:穿着暴露的姑娘,请自重!引起网友的强烈不满。
“荡妇游行”火了。从4月起的短短几个月间,它从加拿大蔓延到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印度……一集集如连续剧,而且是最热门的——每一集都被播报到全世界。

每一集都要在“前情提要”里拎出多伦多警官迈克尔·萨古蒂尼,今年1月,他应邀到一个大学的研讨会上发言时建议说,妇女应该避免穿得像“荡妇”,以免遭到性侵害。这位警官先生现在不知该有多懊恼——一时失言被全世界的妇女揪住不放,像在微博上说错了话被人拷屏存照引来无数@。

或许政治不正确的警官先生只是一条导火索,让妇女可以借机引爆她们的愤怒:我们受够了,别再把性侵犯归咎于受害者。

“我的短裙不是邀请”,妇女一直都在这样澄清,可总是有人不听,后者一厢情愿地坚持认为那就是邀请,是挑逗,甚至是同意被侵犯——可谁会真的同意自己被侵犯呢?如多伦多“荡妇游行”的发起者所说:“性自主并不表示我们允许自己遭受暴力……享受性并不等于招徕性侵犯。”甚至,穿少点儿可能只是为了凉快、舒服、自在,压根和性无关。

传统观念总把男人设定为天经地义的性攻击者,相应地为了保持性和性别秩序的稳定,女人就要好好地保护好自己的性,但同时也不能把性完全隐藏起来,奥妙在于一定要“得体”,这意味着,要在承认男人有攻击特权的前提下,小心地哄着他们玩游戏,表现自己的性——否则没魅力等于没价值;但不能轻易让他们得逞——否则还是没价值。“荡妇”却是麻烦制造者,因为她们公然袒露性,让男人有不得不攻击的压力,为了证明那以攻击性为核心的男性气概;却因此而又产生挫败感,因为毕竟还有惩治性侵犯的法律在。所以“荡妇”是很招人恨的,像挂在眼前又吃不到的胡萝卜嘛。所以,为了解决这些女人,一定要贬低之,贴上一个“贱”的标签;威胁之,声称她们更容易遭到性侵犯。

其实任何年龄、性别、相貌的人都可能遭到性侵犯,包括儿童、老人和男人,与他们是否具有性魅力没什么关系,只不过他们被认为“可以”罢了。在这一点上,性犯罪和其他犯罪是一样的:绝大多数抢劫犯针对手无寸铁的平民而不是运钞车,不是因为前者有更多的钱而是因为欺负他们更容易。因此“荡妇”们受害的危险本来并不会更大,相反还可能更小,因为她们很勇敢,至少在自我表达方面。但是,“荡妇”这个词本身却是往这些妇女身上贴“可以”的标签,以文化的赦免替她们招引侵犯者。

对“荡妇”的甄别实际是对所有妇女的控制,而且会导致妇女之间的分离,因为她们会因此自觉不自觉地自我检查和相互检查。其实,如果说“荡妇”不过是流露了身体和性的自主,那么每个妇女和男人或许都应该支持她们,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这种自主,虽然表现方式可以各不相同。这就是“荡妇游行”的动机——以自承污名来反抗污名,通过宣布“我们都是荡妇”来抵制分化妇女的阴谋,当一个词能被证明没有杀伤力的时候,它背后的所指也就该被击退了。


“荡妇游行”是欢乐的,像个日间Party,让妇女们自在地公开表演和自我赞美。既然已经加入“荡妇”群了,当然不必再在乎男人的眼光、可以想穿什么就穿什么了,这是她们为自己开辟的、摆脱如影随形的性别检查的盛大时刻。这就是“荡妇游行”能迅速流传到全世界的奥秘,因为,或许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渴望偶尔有这种欢乐。没错,欢乐和愤怒一样重要,当愤怒出以欢乐的时候,那实际是在说:别指望我们继续呆在受害者的位置上,我们不但不害怕,而且不在乎。

好吧,你可以不做“荡妇”,但你至少不要排斥“荡妇”,因为大家的权利都一样。如果你也有逃出“得体”外壳的秘密小心愿,那不妨幻想一下,在这种游行里要怎么穿?要知道这游行可是男女都能参加的哦。
本广告位招租,全站贴子下方显示。文字500元/月,可用图片800/每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你知道吗?我最讨厌要回复才能看的贴,可是又忍不住好奇去回复!你还讨厌什么呢?

1 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