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1日,中国乳协理事长宋昆冈说,当下乳制品质量抽检99%以上合格,从时间纵向看的确是历史最好,乳制品三年整改成就显着,希望公众不要过度质疑。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宋昆冈表示,“其实我自己的孙子,喝的就是国产奶!”
此言一出,“过度质疑”不但没有止息,连宋昆冈本人也成为被质疑与调侃的对象。网友纷纷提问:就算您孙子喝的是国产奶,但恐怕也是特供国产奶吧?更有一种声音强烈要求理事长让孙子当众喝一次国产奶。
挺身为一个行业说话,却惹来滔天口水,落个灰头土脸,委实尴尬。更为尴尬的是,6月14日傍晚,爆出伊利因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发现其生产的个别全优2、3、4段乳粉产品汞含量异常,将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内生产的全优2、3、4段乳粉召回的新闻。行业协会掌门人甫信誓旦旦,奶业巨头就再现质量问题,公众吃惊之余,没忘了问候一声:理事长,带汞的奶粉,您孙子喝了吗?
坦率地说,伊利爆出质量问题之前,看到网友们对已奔古稀之年的宋理事长一面倒的质疑与谩骂之声,笔者一度颇感纠结与迷惑。以为如此笃定地否定一个专业人士的说法,是否显示了大众情绪非理性的一面?我们总不能陷入彻底不相信的深渊吧?
不幸的是,伊利汞含量异常事件表明,这一次,真相又站在了大众这一边。大众基于日常生活体验所表达的近乎本能的强烈不信任感,彰显了常识的力量。如今,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巨头的伊利,尚且再度出现质量问题,宋昆冈的“99%以上合格”论、“三年整改成就显着论”,已经不攻自破,再难自圆其说。
此时此刻,宋昆冈理应公开站出来,对公众有所交代和说明,作为行业协会的掌门人,这是起码的担当与责任。
此外,笔者认为,宋昆冈有必要深入反思自己对公众“过度质疑”的指责之词。就奶业而论,其属于近年来食品安全中最脆弱的一环,由三聚氰胺事件带来的社会创伤至今未能抚平,公众对乳制品行业的信心也迄今未恢复。而个中原因,归结不到公众情绪的偏激与过度,相反,公众激烈情绪的病灶,在于公权力被绑架,从而对作恶者,特别是对那些着名作恶者的过度袒护所致。
即以蒙牛为例,自2008年卷入三聚氰胺事件以来,连续发生多起质量问题,包括在四川眉山的一批牛奶被检测出可致癌的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陕西榆林市鱼河镇中心小学200多名学生饮用蒙牛纯牛奶后出现中毒症状、陕西周至县马召镇一小学18名学生饮用蒙牛核桃奶后出现食物中毒症状、贵州织金县八步镇中心小学70名学生在饮用蒙牛牛奶和面包后出现呕吐、肚痛等中毒症状。如此一再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企业,至今依然屹立不倒,如何能让公众对奶业有信心?至于其创始人当年唱彻中国的道德高调,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不但成为玩笑,其虚伪机诈,对社会道德的戕害更是致命。可悲的是,一切竟都不影响其全身而退。
作恶不受惩,作恶的企业会相率而来。不用说乳制品行业还谈不上河清海晏,即使它真的做得很好了,公众依然“过度质疑”,也无可厚非。原因在于,信任是社会资本,作恶不受惩,是对社会资本的最大破坏。公众的“过度质疑”,是社会为作恶不受惩不得不支付的代价。
公正廉明的法治才能带来信心与信任,让作恶者得到应有的惩罚,才能让公众看到改进的诚意。只要依法行事,作恶必惩,公众没有理由“过度质疑”。反之,不在这些方面下工夫,却热衷于带领企业宣誓,在民智已开的今日,只能被大众看做是忽悠。如果幻想靠这些举措就能带来公众的信任,恢复一个行业的景气,消除公众的质疑,就未免太低估公众的智商了。
作为行业协会,如果想沟通企业与公众的关系,有许多具体的事情可做。比如可组织媒体与民众代表,对乳制品的全产业链进行考察与监督,这肯定要说那些类似比赌咒发誓的话要有效得多。
(作者为媒体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