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药品医疗设备及耗材招标采购廉洁,靠的是制度。”深圳医疗系统一批医务人员因药品耗材或设备涉贪被查处,香港如何防止公立医院的院长和医生在药品、耗材及设备采购中“出事”呢?6月15日,面对晶报记者的第一句话,香港医管局总行政经理吴和贵这样说。
制度1
政府拨款进行全球采购
吴和贵所说的“制度”,是涉及香港廉政公署等各方进行的外部监督,以及医管局内部财务、审计等各部门制衡及公开招标的一整套制度。
记者了解到,根据《香港法例》第113章《医院管理局条例》,香港医院管理局于1990年成立,该局依法独立运作,内部设有多个社会各界精英参与的委员会,同时负责向香港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建议恰当的公立医院收费服务政策,是香港负责管理全港公立医院及诊所的法定机构。该局每年由香港政府拨款,在2011年至2012年的特首施政报告当中,该局获得的拨款总额达360亿港元。
在政府的强力支持下,香港医管局制定的5大“策略性目标”包括“推行拟定对策应付日增的服务需求、持续改善服务质素及安全、提供现代化医疗服务、建立以人为先的文化”以及唯一涉及财务的 “维持财政可持续能力”。
吴和贵介绍说,香港公立医院使用的所有药品、耗材和设备的招标采购,都由医管局及该局下属的7个医院联网(相当于医管局的分区行政机构,分别是港岛东、港岛西、九龙东、九龙中、九龙西、新界东、新界西7个医院联网,负责管理辖区各医院)统一实施及统一支付。
至于采购的对象,吴和贵表示,只要是在香港设有办事处,全球任何药品,医疗设备及耗材供货商都可以参加医管局及各医院联网举办的招标活动,招标中综合考虑各公司的能力,产品的规格和价格,进行全球采购。
在采购价格上,医管局会查阅美国、英国和澳洲等同类产品价格,以作参考。
制度2
医院与药品设备及耗材招标“绝缘”
在香港,各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与药品设备或耗材的招标采购之间建立了有效的“防火墙”,各医院的诊疗服务与招标采购活动的运作是“完全分隔”。
据吴和贵介绍,药品采购金额在5万元以下,以及医疗设备耗材采购金额在400万元以下,由各医院联网在其行政总监领导下分别进行,药品采购金额超过5万元、医疗设备耗材采购金额超过400万元,则由医管局中央批核。无论金额大小,所有药品、医疗设备及耗材的招标采购,都由相应行政机构按照同一种制度程序实施。个别医院或医生都不可能独揽批核。
如果涉及需要使用某种新药,吴和贵表示,各医院药事委员会只能提出申请,随后必须由医管局药物咨询委员会进行审查批准,经过该委员会以及中央药物组审核后才能进入招标程序。
如果医院可能需求某种特别的新药或新设备,该设备只有一家有专利的公司生产,医管局也有公开招标之外“单一招标”的特别程序,该特别程序要经过特别审核。
“近几年通过集中公开招标,香港大部分采购的药品和设备总价格在下降。”吴和贵说。
制度3
医生收入与开药多少无关
香港如何防止医院科室主任或医生开药时特别偏爱昂贵药品、借药方牟利呢?吴和贵介绍说,无论是在哪家公立医院,所有医务人员的薪酬都依法按照同一标准执行,医生薪酬与开药多少没有关系,医生亦无需操心采购经费问题。
香港医管局辖下的公立医院及门诊服务均按照列于政府宪报的收费表收费,并且全部实行按次或按天收费。医疗收费分为三类,其中面向持有香港身份证的人士、香港居民11岁以下的孩子及医管局认可的其他人士等“符合资格人士”收费相对低廉:
普通科门诊每次45元;急诊每次100元;专科门诊(包括专职医疗服务)首次诊症100元,其后每次诊症60元,每种药物收费10元;临床肿瘤科诊所及肾科诊所日间程序及治疗每次80元;敷药及注射每次17元;住院服务中急症病床入院费50元,随后每天100元;住院服务中疗养、康复、护养及精神科病床每天68元……
与此同时,公立医院对“非符合资格人士”收费较高,例如急症室,每次诊症570元、住院服务(普通科医院)每天3300元,住院服务(精神科医院)每天1200元;公立医院也有收费最高的“私家服务”,例如对于急症医院头等住院服务每天收费3900元,其它医院头等住院服务每天收费3300元等(注:香港“私家服务”住院服务收费只包括一般护理、核心病理学检验、膳食和杂务费用,药物等则要按成本收费。)
“当所有事情(包括诊症时间以至诊症费)都已固定时,医生还可以为病人做些什么呢?”香港医管局大会成员李国栋医生曾就此表示:“关于轮候时间和就体系的复杂性的投诉的确存在。”道理很简单:医生如果为病人增加不必要的检查,其他病人的轮候时间会进一步延长,为病人多开药也面临着医管局总体费用的制约,医生反而可能因为“不必要的诊治程序和处方”而承受压力。
制度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