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7-27 19: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出来的化妆品
国内小品牌只能靠承诺超过现有技术所能达到“超级功效”来与国际大厂商竞争
据此前媒体的报道,一位王姓消费者怀疑其罹患的肾病综合征与产品违规添加汞化合物有关,将其购买的“韦医生大清药王”和“韦医生古韵”两套美白套装化妆品送至山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测,最终的送检结果显示,“蓉贵妃美白祛斑晚霜”产品被检出汞含量64117ppm(毫克/千克),超出国家《化妆品卫生标准》所规定“化妆品中汞含量不得超过1毫克/千克”之限6万多倍。
记者发现,目前在S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的化妆品中,商品信息含有“韦医生”字样的仅有2款产品,并不包含前述曝光的产品。而未获批文的化妆品加上违规添加的重金属,却最终成功进入流通市场。
2011年末国家食药监部门对美白、祛斑类化妆品抽检结果显示:18项不合格产品中16项为汞超标。而实际上,早在2006年,当时国内知名品牌“白大夫”旗下的产品就曾因重金属被检超标而声名狼藉,企业发展严重受损。时隔六年,日化化妆品中禁用或限用的重金属铅、汞、砷依然屡禁未止。
杨志刚告诉记者,企业添加这些违规成分更多是出于功效的考虑,而非成本因素,“化妆品、护肤品本身成本并不贵”。相比国际大厂家的重金宣传攻势,国内小品牌没有这个财力,只能靠承诺超过现有技术所能达到“超级功效”来竞争。
“使用‘氯化氨基汞’这类汞化合物能够提高祛斑美白产品的效果表现,强调皮肤表面的物理变化,这也迎合了很多消费者对于护肤品希望尽快见效的心理。此外,每个护肤品的受众皮肤情况各不同,因此,要达到产品使用后‘千人一面’的快速成功效果,很多厂商也会采取‘非常规’的手段”。冯建军指出,“可以说,市场上众多宣传多少天之内立即变白功效的产品,极可能都是添加了这样的成分。”
一位国内日化企业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涉及祛斑美白的配方达上百种,在违规的监管上可以说“防不胜防”。“比如氢醌就主要是添加在美白祛斑的产品中,其添加出的效果与汞的化合物差不多,但安全性比汞要略好。毕竟汞是重金属,会导致皮肤发黑。另外还有维甲酸和果酸这类成分的添加,其中果酸主要用于抗衰老产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