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商场折扣
群组
Group
家园
Space
排行榜
Ranklist
搜索
搜索
热搜:
王大治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上海打折论坛
»
论坛
›
购物打折
›
社会热点
›
声学家马大猷病逝 曾主持人民大会堂声学设计
返回列表
查看:
97
|
回复:
0
声学家马大猷病逝 曾主持人民大会堂声学设计
[复制链接]
renhe
renhe
当前离线
积分
18508
发表于 2012-7-20 13: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大猷。中科院院士、着名声学家
1978年,马大猷(右二)和研究人员在北京第一通用机械厂了解扩散消声器情况。新华社发新京报讯 (记者仲玉维) 前日,国际着名声学家、中国着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声学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和声学研究所的创建者之一、中科院院士马大猷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昨日,中科院官网发布消息,当日至7月20日,声学所将在DSP大楼414房间,设置马大猷先生的灵堂,供社会各界前往凭吊。7月21日上午9点,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马大猷的遗体告别仪式。
马大猷长期从事声学研究工作,在物理声学、建筑声学、语言声学、大气声学、次声学、电声学等方面提出多项重要理论。
马大猷提出的简正波理论,是当代建筑声学的里程碑;他创建的声学微穿孔板和小孔消声器理论得到广泛应用,为噪声控制和环境科学作出重要贡献。
马大猷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声学实验室,主持完成了人民大会堂声学设计等重要研究工作。
■
生平
创立声学所 让人们“听懂”更多
据悉,1958年,声学研究作为国家重点紧急项目,被列入国家发展计划。
马大猷先生放弃了在国外的优裕生活,回到国内。他与汪德昭、应崇福两位先生,一同成为中国声学事业的领军人。
1964年7月1日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正是由这样一群探索声音和信号奥秘的人组成的,让人们“听见”、“听懂”了更多的声音。
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人民大会堂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会场,可以同时容纳一万人开会。
据介绍,在人民大会堂那么大的空间里说话,却听不到回声;无论站在哪个角落,都能清晰地听到台上演讲者的每个发音。
马大猷院士正是人民大会堂的音质设计者,他主持了这里的声学设计,采用穿孔板吸声、分散声源等办法,解决了回声问题。直到现在,人民大会堂的声学工程设计仍属世界一流水准。
■ 追忆
谈治学
宁缺毋滥4年未收学生
中科院声学所通信声学实验室主任李晓东,是马大猷的关门弟子。
“马先生对学生要求很高,一般导师的学生三年就毕业,但他的学生基本是五六年以上才能毕业。”李晓东回忆说。
马大猷每年只收1-2名研究生,因为没有遇到合适人选,曾连续4年未曾收过学生。“他教书40年中,带的研究生只有30个左右。”李晓东介绍。
在有争议的学术问题上,马大猷也很耐心,他鼓励学生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
“有一回,我和他为学术问题起了争执,他就约好一个时间大家见面,那天正好赶上下大雨,马老师七八十岁高龄的人了,但还是冒着雨赶过来了。”这一幕,李晓东铭记于心
本广告位招租,全站贴子下方显示。文字500元/月,可用图片800/每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你知道吗?我最讨厌要回复才能看的贴,可是又忍不住好奇去回复!你还讨厌什么呢?
Copyright © 2008-2021
上海打折论坛
(http://www.buab.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告购买及招商联系:13248016875 18051899690 QQ:332131857 3974115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
博思互联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