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最后巴人崖居:美妙绝伦如处仙境(组图)
http://img4.dayoo.com/society/attachement/jpg/site1/20120424/001372af580511003f361e.jpg
图为:向必珍老人经常在天黑之后打着火把爬岩回家。
http://img4.dayoo.com/society/attachement/jpg/site1/20120424/001372af580511003f6d21.jpg
图为:向必珍夫妇在依着岩壁建的粮仓里储存粮食。
http://img4.dayoo.com/society/attachement/jpg/site1/20120424/001372af580511003f7423.jpg
图为:向必珍老人很开心。 草绿花艳、树叶摇曳的春日,我们去探访利川市长坪船头寨下的最后一座崖居——向家岩洞。大家一到,便欢呼雀跃:“好美!神仙居住的地方啊!”
船头寨素有“铁壁三层盘古寨,螺峰四面护雄关”之险,岩洞所在地属于船头寨铁壁三层中的第一层,坐落在山崖之下。
洞顶绝壁千仞,崖上古藤倒挂,洞口飞瀑直下,洞旁绿叶点缀,洞前翠竹森森,果树成林,花团锦簇,可见蜂飞蝶舞,可闻鸡鸣猪叫,百鸟啁啾,充满生机。
这里小地名叫新岩洞,新岩洞其实并不新,据岩洞屋的主人向必珍老人说,他是向家在这岩洞屋内出生的第五代,已延续了8代人。
向必珍介绍,解放后,随着生活的改变,加上政府的要求,人们渐渐搬出岩洞屋。他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搬出此地,但在新建的房屋中生活了20年后,于1989年又搬回新岩洞。
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向必珍老人说;“住岩洞好啊,一是冬暖夏凉,二是不容易生病,可以长寿,我的上人,只要是在这岩洞内居住的,都活了80多岁,而搬出去的,最大寿命也只活了70多岁。三是便于存放粮食,特别是红苕,放在岩洞屋内不烂。四是取水方便卫生,长年不干,在天旱时不担心没水吃……”老人赞美住岩洞屋的好处时,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我们不是因为贫困才住岩洞。”
向必珍老人一家,从祖上起就一直是支罗村的富裕户,祖上几代人行医,也有人出任过保长,他本人当了30多年村干部,今年因年高才退了下来,现在每月还有几百元的养老金。
现在的新岩洞,已经融合了现代元素,石英砂石条砌墙,钢筋混凝土现浇的楼板。房间明四暗五,楼层明二实三,顶层存放杂物,用作晒台,靠岩壁用石条建有粮仓,前部边缘有近十箱蜜蜂。猪圈牛圈虽然同在岩洞内,但与住房分离,水泥地坝宽敞干净。
房中有电视、新式茶几、条桌等,具有现代气息。但也保留原始味道,有石磨、风车、石水缸和蓑衣斗蓠,火塘上吊着梭堂钩和吊耳锅。向必珍主要从事农耕,养鸡猪和密蜂,每年收入不菲。时值中午,群蜂朝王,嗡嗡之声回荡岩洞中,美妙绝伦,如处仙境。
中午是在向必珍老人家吃饭,直到月挂树稍,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像新岩洞这样的偏岩洞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最早的居所,是穴居巴人及其后裔土家人繁衍生息的地方。向必珍老人搬出岩洞20年后又回来,成为穴居巴人的最后守望者。
他守望的不只是先祖巴人的穴居,更是守望船头寨沉淀久远的历史文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