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至册 发表于 2012-8-4 12:05:08

非遗传承人武殿林;“要让‘阿斯尔’代代相传”

乌兰牧骑的演员们正在演奏“阿斯尔”传统曲目《牧马歌》

武殿林,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察哈尔乌久德爱玛柯人,蒙古族宫廷器乐曲“阿斯尔”传承人之一。

早已退休的武殿林有很多头衔:政协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察连续5届的常务委员,中共察右后旗委组织史编纂办公室主任,党史办编辑。在察哈尔右翼后旗当地,也有人亲切地调侃他是“弘扬察哈尔文化的老黄牛”。

阿斯尔,作为察哈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传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原察哈尔地区,是一种器乐合奏曲的统称,属于蒙古族宫廷音乐范畴。历史上,察哈尔蒙古人王公贵族加官晋爵等重大仪式的举行,都要成本搭套地演奏阿斯尔乐曲。

武殿林研究“阿斯尔”多年。几年前,他在电视节目中看到有人介绍新疆的十二木卡姆,就同自己所了解的阿斯尔作了一番比较,不禁感慨万千,原来自己的民族也有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过几年的搜集、考证和整理,武殿林将收集到的47首流传下来的“阿斯尔”曲子整理成册,几易其稿后,《蒙古族宫廷器乐曲——阿斯尔》一书得以出版。

这些曲子来自察哈尔地区民间艺人们的演奏录音、专业艺人收集整理并存在报刊、光碟上的曲调、民间艺人们以油印曲谱流行的曲调,以及察哈尔民间艺人们言传口授而来的曲调。

在采访中武殿林告诉记者,700年前,“阿斯尔”演奏比较典型的曲目是《牧马歌》、《百灵雀》。其中《百灵雀》在蒙语里也叫“达勒”,就是“七十”的意思。艺人们认为百灵雀会说七十多种话,而“阿斯尔”器乐演奏可以恰到好处地将百灵雀的声音演绎出来,这也足以彰显 “阿斯尔”演奏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

初听《百灵雀》的武殿林同其他人一样被深深地震撼了:“阿斯尔如同新鲜事物一般,当我们演奏、研究时,很多人不以为然。当我们把阿斯尔的艺术特点,高超的变曲、移调技术摆出来之后,这些人才肯承认这是蒙古族原生态的艺术,是经过蒙古族宫廷提升了的器乐曲。”

在研究中武殿林发现,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有宫廷器乐曲的民族并不多见。回顾历史,少数民族中只有蒙古族留下了完整的宫廷器乐曲。

察右后旗旗委宣传部部长乌利图雅对武殿林的研究给与了充分的肯定:“迄今为止,社会上还未见到专题研究阿斯尔的书籍,在一点上武殿林可以说是开创了先河;察哈尔的阿斯尔是天籁之音,是察哈尔人民的心灵之声,在文化建设的百花园中,绽放出奇异的光彩。”

阿斯尔同其它音乐形式一样,在长期传播与传承过程中,显现出稳定性与变易性的特点。“口传心授”、“即兴演奏”是古老乐种阿斯尔传播与传承方式的总的特征。

采访结束时,武殿林老先生告诉我们,“阿斯尔”的传承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下一步他准备和有关部门联系,争取在当地的学校里设立“阿斯尔”这门课程,让这朵民族艺术奇葩能够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非遗传承人武殿林;“要让‘阿斯尔’代代相传”

你知道吗?我最讨厌要回复才能看的贴,可是又忍不住好奇去回复!你还讨厌什么呢?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