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比赛引观众不满,被声讨理所应当,但是否违规有待商榷
于洋王晓理:做错事的“受害者”消极比赛引观众不满,被声讨理所应当,但是否违规有待商榷
不可否认,此次中国的两位运动员,比赛中确实表现消极,只想求得一败。故意不接对方的发球等显然不是失误,只能是蓄意为之,如此的表现使整场比赛失去观赏价值,引发了现场观众的一片唏嘘。不论出于何种目的,两位运动员呈现这样一场糟糕的比赛,很明显伤害了现场的观众。但要说于洋王晓理的表现违反了竞赛规则,也是很值得商榷的。
他们被指控违反了世界羽联球员行为守则第4.5和第4.6条,即“没有尽全力去赢得比赛”,和“在场上的行为明显有害于羽毛球运动”。可以看出,上述规定只是一种原则性规定,“尽力”是一个很主观的定义,导致的结果是“尽力”与否不是运动员自己说了算,而是作为旁观者的国际羽联说了算,另外也未明确违背者会受到处罚,赋予了国际羽联极大的自由裁量权,说白了就是国际羽联拥有“最终解释权”。如此模糊的比赛规则,运动员事先难以把握究竟怎样做才算是违规。 [详细 ]
被取消参赛资格的中国女双组合于洋王晓理,她们是世界排名第一羽毛球女双组合。
国际羽联:规则漏洞诱导让球
中国队故意输球是为了包揽金银牌,规则漏洞也使一些想避开强队的队伍故意输球
规则的问题远不止是模糊,规则漏洞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导致假输的根本原因。本次奥运的羽毛球比赛,采取与以往不同的赛制小组赛加淘汰赛,而以往只有淘汰赛。国际羽联变更赛制的理由是要照顾实力弱的选手,使其能多打几场比赛。良善的初衷,却带来了运动员“放水”的恶果。在以往的淘汰赛赛制中,由于是一赛定输赢,输了就得回家,这样的赛制激励着运动员只能全力以赴。
然而,现在的小组赛赛制下,实力强的选手赢了前两场小组赛,第三场小组赛故意输,很可能才是有利于自己的,于洋王晓理输了比赛就可以避免在四分之一决赛中提前与队友厮杀,更常见的是为避免淘汰赛上遭遇强敌,也会在小组赛中故意让。又如,BBC最近播出的一部关于奥运英雄的电视剧,讲述了1948年伦敦奥运会的双人桨比赛中,英国选手为避开强敌在小组赛中故意输给弱队最终夺冠的故事。
正是由于比赛赛制具有如此大的漏洞,才会出现比赛双方都求输不想赢的滑稽场面。正如英国羽毛球名将埃蒙斯所言:“羽毛球在以前的奥运会或别的世界巡回赛上从来没有出现小组赛的形式,一般都是淘汰赛,然而这届奥运会却采取了小组赛的形式,我刚听说这种小组赛形式的第一反应就是可能会出现“放水事件”,结果真的就发生了这样的事!”[详细]
国际羽联秘书长伦丁认为,小组赛的新赛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羽毛球运动增加了价值,也为奥运会增加了价值”。
国际羽联秘书长承认小组赛规则需要重新评估,直接取消比赛资格这是历史上首次
国际羽联秘书长伦丁认为,小组赛的新赛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羽毛球运动增加了价值,也为奥运会增加了价值”,而对于巨大的规则漏洞,他只是承认“需要重新评估这项制度”。出现运动员不求胜只求败这样的比赛,国际羽联制定的规则脱不了干系。然而,为平息观众的不满,国际羽联只是对涉事运动员给予重罚,自身却未对规则的漏洞给观众致歉。事实上,国际羽联这次开出的罚单是有史以来最重的,如2008年汤姆杯韩国队故意求败,引起其他队强烈抗议,但国际羽联并未取消韩国队的比赛资格。之所以开出取消运动员继续比赛资格这么重的罚单,很可能是国际羽联鉴于奥运会的瘦身计划,为讨好国际奥委会不至于把羽毛球清出奥运而为。拥有“最终解释权”的国际羽联,也缺乏必要的监督与制衡机制。[详细]
中国代表团:荣誉归你黑锅运动员扛?
李永波2007年公开承认悉尼奥运羽毛球比赛让球策划,而此次竟表示对规则理解不透彻
2007年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在接受采访时,承认2000年悉尼奥运会叶钊颖输给队友龚智超是“让球”,“叶钊颖和龚智超这场球,我们最终作出决定,动员叶钊颖让球。承诺如果龚智超赢了,给叶钊颖相同的待遇,奥运冠军的待遇。当时叶钊颖也哭了,不愿意放弃,最后她还是哭着说尊重队伍的选择。”他表示自己也不赞成让球,“可在中国我们最终目标是国家利益”。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羽毛球队员之间的99场比赛中,有20场比赛都没有比完,原因是有球员退出比赛或缺席,这个比例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球队比赛相应比例的25倍还多。李永波在其他场合也数次对羽毛球队让球予以承认,需要注意的是羽毛球队员的让球只是在执行教练的“战术”。所以,第一时间曾经“被让球”的叶钊颖发微薄为于洋王晓理喊冤“运动员是牺牲品她们没有错”。然而,对运动员影响巨大的总教练李永波在事后却表示,自己对小组赛的赛制理解不太透彻。 [详细]
中国羽毛球队是世界一流球队,各类国际赛事的常胜将军。
代表团、教练组影响运动员的表现,出事后却连申诉也没有只会让运动员自己担责
这次的求输风波波及的不止是中国选手,还有四位韩国选手和两位印尼选手,因而无法证明这是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的问题。然而,在国际羽联宣布处罚决定后,同样被处罚的韩国和印尼代表团向国际羽联申诉了,只有中国代表团放弃了申诉的权利。中国代表团在声明中表示,“对国际羽联的处罚决定表示充分尊重”,并坚决反对、严厉批评于洋王晓理的行为。声明的意思是,于洋王晓理的行为只是个人行为与代表团无关。这里的逻辑是,拿冠军得金牌那是中国队的荣誉,出事了那便只是个人行为。遗憾的是,中国很多媒体的言论中,透出与中国代表团同样的态度。[详细]
中国媒体:爱国不爱运动员
媒体炮轰于洋王晓理基于集体荣誉和爱国主义情绪,因为他们“给中国丢人”了
就于洋王晓理事件,很多中国媒体的态度与中国代表团的态度是一致的,那就是于洋王晓理违背了体育精神丢人了。比如,某着名通讯社发文指出,国羽输球又输人丢人丢到家,文章最后反问“我们是保一块金牌重要,还是维护中国形象,弘扬奥运精神重要?”该社另一篇题为《中国运动员,请跟上祖国的脚步》的评论指出,“类似羽球消极比赛和举重周俊事件这样的事情,是无法为中国体育的国际形象,为中国的国际形象加分的”。
上述两篇文章最后的落脚点都在国家形象,于洋王晓初错就错在“给中国丢人”而且都丢到外国去了,而违反体育精神云云倒是其次。某着名报纸刊文认为于洋王晓理遭受处罚只是因为“他们对战术的使用过了头”,“他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丝毫未提及中国代表团及中国羽毛球队,反而希望“中国舆论不应给羽毛球队过大压力”。中国各地的都市报中,对于于洋王晓理事件也是极尽渲染之能事,“耻辱”“丑闻”“挑战国人的道德底线”……在这些媒体眼中,拿金牌了就是为国争光,而没拿牌反而受罚了,那就是在给国家抹黑,说到底还是集体荣誉与爱国主义情绪在作祟。 [详细]
白岩松认为这次风波,最大的问题在于比赛规则,希望大家不要挥舞道德大棒针对于洋王晓理。
坏的制度把好人变坏,体育竞赛中也不例外。倘若此次风波国际羽联只是单纯处罚涉事运动员,而不反思更改比赛规则,那么就会激励运动员为钻规则的漏洞之便,而去练好自己的演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