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药店店员推荐感冒药七成首推中成药
核心提示:39健康网编辑兵分三路,以感冒患者的身份走访了北京市52家药店,有39家首次推荐的是中成药,有11家首次推荐的是西药,有1家首次推荐的是藏药,有1家首次推荐的是蒙药。
买了52盒感冒药,其中39个是中成药,在39健康网编辑近日在北京随机进行的一项药店推荐感冒药品种调查中发现,药店店员首次向消费者推荐的感冒药中,超过七成推荐的是中成药。
39健康网编辑兵分三路,以感冒患者的身份走访了北京市52家药店,在面对编辑给出的“鼻塞、咳嗽、有痰、一天病史”的感冒症状时,52家药店中,有39家首次推荐的是中成药,有11家首次推荐的是西药,有1家首次推荐的是藏药,有1家首次推荐的是蒙药。
http://image.39.net/2012/05/my_1.jpg
首推药类型比例图
http://image.39.net/2012/05/zcy.jpg
表一:在推荐最多的药品前十名榜单中,有八款都是中成药
同时,在39健康网编辑走访期间,偶遇的其他患者进店购买感冒药时,店员推荐的药品也和推荐给编辑的完全一致,除非患者本身明确要求购买其它品种的药物,店员才会更换。
为何店员最爱推荐中成药?适应症广泛
对39健康网此项调查结果,北京友谊医院某杜姓医师和药房汪姓药剂师表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中成药类感冒药的适应症的宽泛应该是重要原因之一。
汪药师表示,西药虽然有见效快、针对性强的优点,但有着适应症单一、强调对应性的局限;而中药则有着适应症宽泛,调理性强的特点。
由于感冒只是一种症状,其成因和病理有多方面的因素,如上呼吸道感冒、肺炎、热伤风等,在具体诊疗的时候要根据其描述和医学检查来判断致病成因,从而进行对症开展缓解治疗。
而药店的值班药师和工作人员不具备综合医院完善的检查设备和诊疗手段,无法通过与患者简单的3-5分钟的症状沟通准确地判断患者致病成因,为了不造成误判和对患者负责,会更倾向于推荐给患者适应症宽泛的中成药。虽然可能见效稍慢,但可以保证不会吃错药。
同时,杜医师还表示,在对感冒进行缓解治疗时,西药无非也就是解热、镇痛、有针对性缓解感冒症状。而中药在治疗感冒方面则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患者、治疗、调理的方法,很多方剂都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精心提炼得出的,更适应中国人的体制和病情。正是拥有着这些优点,药店工作人员才会积极推荐中成药品类。而且,长时间的中医药治疗环境和教育,也使患者在对中成药的接受度上比较高,售卖更容易成功。
不过,杜医师提醒患者,虽然都统称感冒,但根据发病季节和症状不同,还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和流行性感受冒四种,它们各自的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即使是中成药,患者也需要根据自己的症状特征正确选择对应的中成药进行治疗。并且如果发生自行药疗无效时,应尽快到医院做详细检查,以便寻找病因做针对性治疗。
1.风寒感冒
其中风寒感冒多见于冬春季,外感风寒所致。主要症状是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四肢酸痛、鼻塞不通、流清涕、说话声音重、咳嗽痰稀、咽痒、舌苔白、脉浮紧等症。在治疗时应选用发散风寒的辛温解表药,如九味羌活丸,或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不能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误用会加重病情,或迁延不愈。
2.风热感冒
而风热型感冒多见于夏秋季,外感风热所致。主要症状是发热重、恶寒轻、有汗不多、头胀痛、四肢酸懒、咳嗽痰黄、咽红肿痛、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脉浮数等症。应用清热宣肺的辛凉解表药,如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不能选用羌活丸、理肺丸,误用会引起体温升高,咽痛加重。
3.暑湿感冒
暑湿感冒仅见于夏季,因患者素有湿热,又加感冒而得,也可因过食冷饮瓜果而引起。主要是恶寒发热、头痛头胀、胸隔痞满、腹痛肠鸣、呕吐腹泻、身乏无力、口淡无味、食欲不振等症。治宜芳香化浊、和中解表,可服藿香正气胶囊、银翘解毒丸、十滴水、六一散、云香精、四正丸、六合定中丸、天中茶、甘露茶、甘和茶等。
4.流行性感冒
至于流行性感冒,则与风热感冒相似,但发病快、病情重、高烧、怕冷寒战、头痛剧烈、肢体酸痛、疲倦无力、舌质红、苔黄、脉浮数有力等症。治宜清热解毒、疏风透表,可服抗病毒口服液、复方银黄口服液、板蓝根冲剂等。
为何药店最爱推荐中成药?药店挣得多
中成药适应症广泛、副作用小的特性固然是药店店员热衷推荐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来自北京市知名连锁药店王店长和河北省某市连锁药店的负责人许先生则认为,中成药类感冒药的生产成本较低,高额的利润也是造成药店店员愿意推荐此类药物的另一个动力源。
据许先生介绍,中成药在研发方面有着开发成本低,同质化严重、生产门槛低,而且在长久的中医药发展历程中,同一类病症可能存在大量相似度很高的不同方剂。在当前中成药审批制度下,将配方中的任何一味中药改变,就可以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申请合法的药品批号进行生产销售,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降低了中成药开发的成本。
王店长在看过39健康网编辑调查数据后表示,除个别药品外,药店店员热推榜单上中成药的零售价普遍是其批发价的6倍以上。
页:
[1]